打开APP

《循环》:千万要好好刷牙呀!浙大口腔医院团队发现,有5种口腔致病菌会动员颈部淋巴结B细胞入心,加剧心肌梗死

  1. 牙齿

来源:奇点糕 2025-09-01 09:42

研究结果表明,口腔病原菌诱导的促炎性B细胞对心肌梗死的有害影响,不仅存在于小鼠模型中,也存在于心肌梗死患者体内,证实了口腔-心脏轴是心肌梗死的新致病途径。

近年来,有大量研究将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联系了起来。

今年3月份,日本广岛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可经血液循环进入心脏,加剧心房纤维化的进展,并增加房颤发生风险[1]。

大约两个月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会促进巨噬细胞坏死性凋亡,扩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坏死核心,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2]。

本周,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段胜仲领衔的研究团队,在著名期刊《循环》上发表一篇重要研究论文,发现除了牙龈卟啉单胞菌这个口腔致病菌之外,至少还有其他4种病原菌会加重心肌梗死[3]。

具体来说,这个研究发现,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Fusobacterium nucleatum)、生痰月形单胞菌(Selenomonas sputigena)、中间普雷沃菌(Prevotella intermedia)和平常拟杆菌(Bacteroides plebeius)等致病菌会在口腔内扩增,并通过破坏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屏障,跑到梗死心脏组织里。

不仅如此,上述5种细菌还能一方面动员颈部淋巴结里的B细胞进入血液,另外一方诱导心脏梗死部位的巨噬细胞释放信号分子,招募B细胞进入梗死心肌组织;最终,这些B细胞产生的IL-6和TNF-α等促炎因子,会加剧心肌梗死。

这5个细菌,真是糟心。

论文首页截图

如前所述,牙周炎与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了。

只不过,绝大部分研究都是围绕牙龈卟啉单胞菌展开的。至于其他口腔致病菌是不是有类似的作用,以及背后有没有其他的机制,目前还不为人知。

为了全面探究牙周炎及口腔病原菌与心肌梗死之间的关系,浙大团队的研究人员先基于采用丝线结扎方法诱导的牙周炎小鼠模型、心肌梗死模型和牙周炎患者的牙龈斑块,初步证实牙周炎+牙龈斑块不仅会导致心肌梗死小鼠心脏组织中的细菌负荷倍增,还会加重小鼠的心肌梗死。值得注意的是,清除牙龈斑块中的细菌之后,牙龈斑块加剧心肌梗死的现象就消失了。

以上的研究说明,加剧心肌梗死的,确实是牙龈斑块中的细菌。

为了寻找潜在的致病菌,以及相关的致病机制,研究人员从上述牙周炎和心肌梗死小鼠模型的心脏中,分离鉴定出12种排名靠前的细菌,让它们构成一个组合(12Mix)。

在用12Mix处理牙周炎和心肌梗死小鼠模型之后,会发现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增大,颈部淋巴结的重量显著增加(说明存在强烈的局部免疫反应),以及血浆内脂多糖持续升高(说明细菌已发生系统性扩散)。

此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所有被检测组织均呈现出B220阳性B细胞比例/数量增加的现象,梗死心脏中的B220阳性B细胞在心肌梗死后7天达到峰值。不过,用12Mix处理没有牙周炎的心肌梗死小鼠模型,没有观察到B细胞增多的现象。

既然前面也观察到了颈部淋巴结重量增加的现象,说明B细胞增殖可能就发生在颈部淋巴结中。果不其然,研究人员发现,在切除颈部淋巴结之后,12Mix处理导致B细胞增加和心肌梗死加剧的现象都消失了。

这说明,牙周炎介导的心肌梗死恶化,其实依赖于口腔病原菌在颈部淋巴结诱导的免疫反应。浙大团队还在B细胞缺陷的小鼠模型中,验证了上述发现。简单来说,牙周炎和口腔病原体会诱导颈部淋巴结B细胞增殖,B细胞通过血液迁移至梗死心脏,从而加剧心肌梗死。

在对上述12种病原菌展开逐一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只有其中5种能在牙周炎和心肌梗死小鼠模型体内,诱导颈部淋巴结重量增加、梗死面积显著增大和心脏功能显著降低。它们就是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生痰月形单胞菌、中间普雷沃菌和平常拟杆菌。这5种病原菌还有个共同特点,那就是都能破坏口腔上皮和血管内皮屏障。

由于B细胞是体液免疫的主力,因此B细胞相关的心肌梗死加剧,有可能是B细胞产生的抗体引起的。不过,研究人员很快就排除了这一推测。后续研究发现,上述5种病原菌可以促进病原反应性B细胞从颈部淋巴结迁移到心脏,并产生TNF-α和IL-6增强心脏炎症反应,加剧心肌梗死。

至于口腔病原菌将B细胞从颈部淋巴结动员到心脏的机制,研究人员也做了深入的研究。具体来说,入侵心脏的口腔病原菌会促进心肌巨噬细胞分泌CXCL13;同时,口腔病原菌还会促进颈部淋巴结中的B细胞表达CXCL13的受体CXCR5,如此一来,就可以在信号分子的指引下,完成颈部淋巴结病原反应性B细胞往心脏的输送。

在研究的最后,浙大的研究人员初步探索了上述发现的临床价值。他们招募了36名心肌梗死患者,以及36名心肌梗死合并牙周炎患者。他们发现心肌梗死合并牙周炎的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心脏功能障碍,且他们的血液中B细胞水平更高,产生TNF-α和IL-6的B细胞也更多,血液中CXCL13等水平也增加,还有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生痰月形单胞菌和中间普雷沃菌显著富集。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口腔病原菌诱导的促炎性B细胞对心肌梗死的有害影响,不仅存在于小鼠模型中,也存在于心肌梗死患者体内,证实了口腔-心脏轴是心肌梗死的新致病途径。未来,开发针对口腔微生物群、口腔病原菌或相关免疫机制的干预措施,或能改善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那现阶段咱们能做点儿啥呢?

很简单,爱护自己的牙齿。好好刷牙,定期洗牙,有牙周炎一定要去看医生。

就拿最简单易行的刷牙来说。在2018年,韩国首尔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就发现,每天多刷一次牙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低了9%;而且那些定期看牙医进行专业牙齿清洁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更是低了14%[4]。

参考文献:

[1].Miyauchi S, Kawada-Matsuo M, Furusho H, et al. Atrial Translocation of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Exacerbates Atrial Fibrosis and Atrial Fibrillation. Circulation. 2025;151(21):1527-1540.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4.071310

[2].Huang X, Xie M, Wang Y, et al. Porphyromonas gingivalis aggravates atherosclerotic plaque instability by promoting lipid-laden macrophage necroptosis. 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 2025;10(1):171. Published 2025 May 23. doi:10.1038/s41392-025-02251-6

[3].Chen BY, Zhu H, Li YL, et al. Oral Pathobionts Aggrava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rough Mobilization of B2 Cells. Circulation.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7, 2025.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5.074837

[4].Park SY, Kim SH, Kang SH, et al. Improved oral hygiene care attenuates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of oral health diseas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from Korea. Eur Heart J. 2019;40(14):1138-1145. doi:10.1093/eurheartj/ehy836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